Edge Matrix Computing(EMC)介绍
$EMC 是一种基于Arbitrum One公链发行的代币,总供应量达到10亿个。这些代币的分配涵盖多个用途,包括社区奖励、发展基金及流动性等,其设计理念在于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参与去中心化计算生态的机会,激励用户积极参与生态系统的建设,实现算力的高效利用与经济流通。
EMC引入了双代币经济模型,除了基础的$EMC代币,还推出了稳定币Credits,作为EMC市场中交易的媒介。该机制的核心在于用户需要使用$EMC购买Credits,而在这一过程中,$EMC将被完全销毁,进而提高其稀缺性和价值。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保持$EMC的价格稳定增长,也吸引了更多用户加入EMC生态。
EMC的收益通缩模式,包含具体收益通缩和算力消耗通缩两种,用于保持代币供需平衡。
在收益通缩机制中,交易使用稳定币或其他代币,然后算力集群通过算力协议进行租赁。RWA平台的交易手续费将被转化为$EMC并销毁,其中80%的租金收入归出租方,20%则被销毁。同时,交易双方还将获得$EMC作为奖励,进一步推动代币的使用和销毁。
在算力消耗通缩机制下,EMC Hub提供了丰富的算力和应用订阅服务,用户需要通过质押其他加密货币来获取这些服务。这种情况下,质押的资产将被转化为$EMC,存入消费账户的$EMC不能提取,而是在服务使用后被销毁,从而增加了$EMC的消耗量并提升其价值。
EMC代币的首次代币生成活动(TGE)于2023年11月9日启动,整个代币释放计划将持续24至48个月,涵盖投资者和项目团队。代币分配中,生态系统奖励(包括治理代币)占总供应量的47%。此外,EMC经济体系中内置了通缩机制和销毁计划,旨在借由这些措施运维生态系统,提升代币的长线价值。
项目基本情况
EMC (Edge Matrix Computing) 成立于 2022 年,是一个高性能的去中心化 AI 算力应用网络,旨在解决 AI 技术发展与 GPU 算力资源之间摩擦性不足的矛盾。截至2024年10月,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算力网络和AI+Web3社区,致力于为创业者和开发者提供更加平等和开放的机会。
作为Web3领域内首个实现GPU算力资产与AI应用无缝连接的平台,EMC的核心产品面向不同的AI和Web3应用场景,构建了分布式高性能的算力DePIN服务。比如,EMC Hub负责去中心化算力调度,提供全球范围的算力资源,助力AI开发者高效完成任务;JarvisBot专注于丰富的AI服务应用,通过深度学习优化用户体验,为各种业务场景提供智能化支持;OmniMuse作为创新平台,旨在推动AI技术的研发与推广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EMC致力于推动去中心化AI生态的构建,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低成本、高效率的计算资源,也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。通过整合分布式算力、智能合约及AI服务,EMC期望成为未来AI与区块链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,为全球开发者和创业者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项目优势
1 分布式GPU
在高性能GPU市场被英伟达等巨头垄断的背景下,EMC凭借其独特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算力网络,利用全球范围内闲置的GPU资源,有效解决了算力供需不平衡的问题。尤其是在以太坊合并后,众多矿场的关闭导致了大量GPU设备的闲置,这为EMC提供了机会,以低成本为AI开发者提供所需的算力支持。
目前,EMC网络上已部署了超过100个GPU节点,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,主要型号包括A100、H100、RTX 4090和3090等。这些算力资源由互联网数据中心(IDC)、云服务提供商(CSP)、矿场(Mining farm)以及专为AI开发设计的EMC AI Workstation共同提供。EMC网络采用了结合工作量证明(PoW)和权益证明(PoS)的机制,参与者通过贡献算力和质押获得代币奖励,实现挖矿和质押的双重收益。
使用感上,EMC AI Workstation设计注重即插即用,首批产品配备的高性能硬件(如Intel Core i7 CPU、2TB固态硬盘、32GB DDR5 6400Hz内存和RTX 4090显卡),确保能够满足复杂AI任务所需的计算资源与数据处理能力,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工作环境,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创新与发展。
2 创新DeAI生态
EMC通过其独特的去中心化AI生态(DeAI),构建了一个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开发的完整系统,其核心理念是开放、透明和民主化,旨在通过去中心化的模型、数据和算力来解决传统AI中心化的问题。例如,传统AI模型往往由少数公司控制,导致数据和算法的封闭性。而在EMC的DeAI系统中,算法和数据通过分布式网络共享,用户可自主管理数据,极大地丰富了数据生态,增强了用户对AI模型的贡献和控制权。
在牛市来临之际,市场对新技术和创新模式的需求尤为迫切,而AI和Web3的结合是未来市场的重要趋势。EMC通过整合这两大热门领域,创造了新的市场叙事,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,特别是在去中心化AI开发和应用市场中,预期会掀起一波新的投资浪潮。
3 双代币+双通缩
EMC采用的是“双代币+双通缩“模型:一个代币用于治理和参与生态系统的决策,另一个代币则作为主要交易媒介。这种设计增强了项目的灵活性,允许代币在不同功能中发挥各自作用。
此外,EMC的双通缩机制通过特定的经济设计,减少代币的流通量,确保其稀缺性。具体来说,这包括定期回购代币以减少市场流通量,并通过销毁部分代币(如在交易中收取的手续费)来进一步降低流通量。这种机制不仅维护了代币的稀缺性,还提升了其长期价值。
在EMC社区里,用户可以通过充值代币、参与真实世界资产(RWA)交易以及出售AI模型等多种方式积极融入EMC生态,从而促进代币的流通与使用。总之,这种”双代币+双通缩“的模型为EMC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,并凭借多样化的收益模式,激励了更多开发者和用户参与到EMC生态系统中。
4 低技术门槛
EMC通过推出EMC Hub工具,极大降低了AI DApp开发的技术门槛。开发者可以利用其丰富的SDK和工具集,轻松创建和部署AI应用程序。这种开放、易用的开发平台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EMC生态,还促进了AI技术在Web3生态中的普及,为智能AI技术的快速应用铺平了道路。
EMC生态介绍
作为结合了人工智能与Web3技术的项目,EMC整个生态体系分为四层,分别是 Protocol Layer 协议层、Network Layer 网络层、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和 Asset Layer 资产层,技术上,通过独特的网络拓扑结构、边缘算力调度和多层次的节点设计,为用户提供高效的AI算力解决方案。
1 EMC Protocol
EMC Protocol 是一种基于EVM生态的分布式 AI 算力调度方案,借助Arbitrum One主链的高性能基础架构,实现状态机的提交和验证,致力于调度全球闲置的算力资源,满足AI训练任务的高计算需求。
EMC的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四类节点:计算节点 Computing Nodes、中继节点 Router Nodes、验证节点 Validator Nodes, 及事务存储层 Transaction Storage—— 这些负责不同功能的节点被统一调度,传递执行交易的提交和确认,协同完成AI模型训练和推理任务;最终,所有的交易状态、计算任务的结果会被存储在Arbitrum One的事务存储层中,确保数据的长期可用性。
EMC Protocol 的核心技术实现依赖其高效的提交与确认机制,这使其在算力调度和验证节点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。首先,提交机制通过将状态机打包为承诺结构发送到 Arbitrum 主链上进行记录,称为“提交”。用户在此阶段可以立即执行下一步操作,而不必等待实际确认的完成。交易一旦被提交到智能合约中,便视为已完成,整个过程异步进行,虽然需要一些时间,但用户体验上的延迟感知被大大减弱。
在 Pos 机制下,验证节点通过质押 EMC 代币来履行其职责,确保公平和可靠。一旦验证失败,质押物可能被没收,进一步强化了系统的安全性。激励机制与质押的 EMC 数量挂钩,质押最多的节点优先成为验证者,智能路由同样依赖质押来保障任务的优先分配与稳定性。计算节点则有两种选择:质押 EMC 以获取更高的奖励,或选择执行不需要长时间算力的任务,增加运营弹性和利润,尤其适合较小的节点。
同时,EMC Protocol 还通过边缘算力调度大幅提升了算力利用效率。相比传统的中心化数据中心,EMC 网络调用全球范围内的闲置 GPU 资源,优化计算能力的分配。通过与 EMC 合作伙伴网络(EPN)的协作,EMC 实现了全球化的去中心化算力支持,确保了在大规模并发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扩展性。这种设计使 EMC Protocol 能够有效应对当今复杂计算环境的挑战,为 AI 和实时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2 EMC Hub
EMC HUB 平台通过将 AI 模型库与计算资源整合,将开发与部署变得更加高效。 对开发者来说,他们可以将 AI 模型打包成 Docker 容器,并上传至平台,附带示例代码和参数说明,以此获得平台奖励。这一机制大大减少了开发者在模型发布和分发上的负担。,因此对于用户来说,只需订阅计算节点,便可通过一键部署的方式运行这些模型的 Docker 容器,快速启动完整的 AI 实例,系统也会自动配置相应的 API。
在算力调度上,EMC Hub 依托智能路由和节点的协同工作:前者优化路径和数据传输,后者执行计算任务,通过动态调度计算池中的GPU资源,然后根据任务负载和优先级智能分配。与传统方式相比,这种模式避免了繁琐的云服务购买、模型选择及环境部署过程,帮助开发者集中更多精力于创新。
在安全与效率方面,EMC Hub 采用 PoS+PoW 混合共识算法,整个网络中共有3F+1个验证节点来共同维护机制,并通过拜占庭容错(IBFT)算法完成以2/3确认的方式完成验证,而PoS 保证了节点的安全性,防止恶意攻击,而 PoW 则负责验证计算任务的完成度。这种混合机制不仅提升了平台的安全性,还缩短了 AI 训练周期。据统计,这种方式的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30%,工作量能锐减到数小时之内。
3 Openverse Framework
在EMC Hub的基础上,Openverse进一步扩展功能,集成多个开发者工具和SDK,增强了开发者在去中心化环境下的应用能力,并促进与EMC Hub的无缝对接,使开发者能够快速部署AI应用。
从功能来说,Openverse是一个为Web3开发者集成多种SDK工具的平台,包括EMC SDK、Web3 SDK、3D Scene SDK和 DID SDK,这些工具可以支持核心Web3功能,比如3D Scene SDK能够快速构建虚拟3D世界,而DID SDK提供区块链级别的身份验证,保障数据隐私安全。
开发者不仅可以将AI模型上传至平台,还能通过Openverse的一键部署功能轻松启动和管理AI实例,简化开发流程。这种集成化平台显著降低了Web3开发的门槛,使开发者能够专注于应用创新和业务增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