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>资讯>>产业

加密货币误解背后的科学原理:确认偏差

2025-01-21 11:48:30 9

您是否思考过,为何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如此困难,即使事实已公然摆在眼前?罪魁祸首往往是确认偏差,这是一种认知机制,会让我们寻找并相信与我们先入为主的观点相吻合的信息。无论是历史误解还是加密货币误解,确认偏差都会严重影响我们选择和处理信息的方式。


在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中,我们将揭开确认偏差背后的科学原理,并探讨它是如何助长一些最顽固的加密货币误解的。


确认偏差


为什么我们会坚持错误信念不放,即使有证据可以推翻这些信念?出现这种情况,往往要归咎于确认偏差。《大英百科全书》将确认偏差定义为“通过寻找或解释与既有信念相一致的信息来处理信息”的倾向。确认偏差通过一种让我们感到舒适的视角来筛选现实信息,从而误导了我们。


这意味着,我们往往更重视既定信念,而排除所有挑战这些信念的信息。当我们对某个问题投入情感时,这种心理习惯就会变得尤为强大,导致我们很难看清事物的全貌,即使它就在我们眼前。毕竟,我们人类通常喜欢对世界拥有一个一致而清晰的认识。鉴于我们现在身处矛盾而碎片化的网络信息环境,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,为了保持世界观的一致性,这种根深蒂固的偏差就会被激活。


根深蒂固的误解:确认偏差如何助长谬误


任何成就都难免受到确认偏差的扭曲,即便是登上月球也不例外。


尽管有大量照片和视频证据以及宇航员和科学家的证词,登月阴谋论仍然存在。登月阴谋论的信徒们会紧抓那些选择性的“证据”来证实自己的怀疑,同时对海量相反的证据坐视不理。他们会过滤掉所有与其既定叙事不一致的信息。这一现象表明,当人们让先入之见指导其对事实的解读时,即使是证据详尽的历史事件,也可能被视为谎言。


确认偏差造成的另一个普遍误解是,相信人们可以高效处理多项任务。


尽管大量科学研究表明,人类的大脑难以同时专注于多项任务,但许多人仍然相信,他们可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,表现不会受到影响。研究表明,同时处理多项任务会产生更多错误并降低工作效率,但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自认为可以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少数情况。确认偏差强化了这种信念,导致人们忽视了“当一个人试图同时处理太多任务时,其注意力和效率就会受到影响”的证据。


加密货币误解:滋生非法活动的温床还是又一个泡沫?


接下来,我们再看加密货币领域。如果您曾听到过有人说“加密货币仅用于非法活动”,就表明您遇到过确认偏差带来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。这种观念在加密货币发展初期备受关注,当时新闻媒体对涉及加密货币的贩毒和洗钱案件进行了大肆宣扬。虽然这些案件均为真实事件,但它们只代表区块链网络上发生的实际交易的一小部分。


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,是因为人们更容易记住与自身信念相吻合的负面新闻。一旦他们在心理上认为加密货币与犯罪之间存在某种联系,确认偏差就会确保他们继续过滤掉积极的事态发展,例如与非法活动相关的加密货币交易占比不到 1%。


而认为“加密货币是泡沫”的观点则是另一个被确认偏差放大了的误解。每当市场经历波动时,怀疑论者就会抓住机会声称加密货币注定会失败。但与传统市场一样,价格波动是市场运作的一部分,并不一定代表整个资产类别正处于崩溃边缘。


确认偏差放大了我们对短期波动性的关注,而忽略了加密货币领域中的全面长期创新,例如不断发展的技术或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等。这种选择性关注可能会导致认知上的偏差,并产生持续的误解。


确认偏差与其他认知偏差间的相互作用


此外,确认偏差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,它会与其他几种认知偏差相结合,从而加深误解。接下来,我们将逐步介绍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生过程:


首先,锚定效应可能会引入一条初始信息,以此来奠定基础,例如,引入“加密货币仅用于非法活动”的观点。这种第一印象会一直存在,成为人们如何处理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所有信息的基础。


接下来,确认偏差可能会开始发挥作用。锚点一旦建立,人们就会去寻找与初始信念一致的信息,即关注那些证实加密货币负面影响的新闻报道或文章,而忽略或淡化所有与这些观点相矛盾的信息。


随后,从众效应可能会强化人们的信念。随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媒体、新闻或交谈对加密货币表达类似的负面情绪,他们可能也会倾向于采纳这些观点,认为如果“其他所有人”都秉持某一信念,那么这种信念一定是正确的。


随着叙事的发展,虚幻真实效应可能会占上风。人们听到的关于加密货币的相同观点越多,就越觉得这类观点是正确的,无论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如何。类似的说法不断重复,让误解显得更加真实可信。


此后,可得性偏差可能会将人们束缚住。当新闻媒体大肆报道关于加密货币的负面消息时,人们会更容易联想起这些内容,从而忽视其可能遇到的所有关于加密货币的中性或正面消息。这些生动而令人恐惧的示例会被人们牢牢记住,强化其已有的信念。


再后来,现状偏差可能会在助长不信任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人们通常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到更安全,而传统金融体系(如银行和法定货币)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稳定且值得信赖。加密货币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高波动性资产类别,对许多人来说较为陌生,容易催生出不信任感。这种对现状的偏好意味着,即使人们了解了加密货币的巨大潜力,也可能会拒绝接受,仅仅因为加密货币不符合他们的舒适区,超出了其已有的知识体系。


最后,禀赋效应可能会加剧这种不信任。当人们长期投资于传统金融体系时(无论是投入时间、精力还是财富),他们往往会高估此类体系的价值,仅仅因为他们是此类体系的使用者。例如,一个长年累月使用法定货币积累财富或投资股票的人,即使了解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,也很难看到加密货币的价值。这种对熟悉事物的情感依赖使得人们很难接受新的金融创新,即使他们可以从中受益。


锚定效应、确认偏差、从众效应、虚幻真实效应、可得性偏差、现状偏差及禀赋效应共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反馈回路,使得人们的感知出现了两极分化,影响了潜意识行为。总而言之,这些认知偏差会鼓励我们谨慎行事,而这往往会导致我们倾向于秉持更保守、更能被社会所接受以及更主流的信念。这样一来,任何创新理念、技术或方法都天然难以获得广泛普及,因为这些偏差强化了熟悉的舒适感和集体共识的安全性。


在加密货币领域,这种反馈回路加剧了不信任感,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摆脱普遍存在的误解。每一种偏差都会进一步强化其他偏差,从而以一种循环的方式逐步强化最初的信念,让更平衡或更明智的观点难以扎根。


挣脱束缚:如何摆脱确认偏差


摆脱确认偏差不仅是一小步,甚至可能是破除错误思维之网的关键。通过挑战自己的信念,您可以打开通向新视角的大门,削弱锚定效应的控制。这样一来,您就不容易随波逐流,减少从众效应,揭开常见误解的真实面目,破除虚幻真实效应。随着可得性偏差逐渐消失,您将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局面,做出更优、更明智的决策。此外,通过积极质疑熟悉的事物,走出既定信念的舒适区,您还可以克服现状偏差,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可能性。同样,通过识别禀赋效应,您可以将情感价值与过时的观念区分开来,开始接受更实际、有证据支撑的观点。因此,摆脱确认偏差是推翻整个偏差链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。


那么,我们该如何摆脱确认偏差呢?答案很简单,那就是积极寻找能够挑战我们假设的信息。通过扩大信息接收范围、跳出信息茧房并关注相互矛盾的证据,我们即可开始了解事物的全貌。


结语


确认偏差会蒙蔽我们的判断,让我们坚持错误的信念和误解,无论是在历史还是金融领域。关于加密货币的诸多误解正是这种偏差导致的。然而,一旦认识到确认偏差的力量,您即可开始对阻碍我们前进的假设提出质疑。通过积极寻求多元化观点、挑战已有成见,我们即可摆脱这种思维捷径,在加密货币及其他领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。

声明:本网站所有相关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,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