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>资讯>>产业

以太坊与 ZK 关系简史:从隐秘实验到扩容革命

2025-03-10 12:47:23 4

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历程中,**零知识证明(Zero-Knowledge Proof, ZK)**与以太坊的互动堪称一场持续近十年的技术共生实验。从早期的隐私探索到如今的扩容核心,ZK 技术逐渐从密码学理论走向主流应用,而以太坊则成为这场革命的中心舞台。


1. 萌芽期(2014-2017):ZK 的密码学基因与早期探索


ZK 技术的理论起源可追溯至 1980 年代的密码学界,但其区块链应用直到 2016 年才初现端倪。Zcash成为首个大规模采用 ZK-SNARKs(简洁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)的区块链项目,实现了隐私交易功能。这一突破引起了以太坊社区的关注。


2016 年,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提出,ZK-SNARKs 不仅可用于隐私保护,还可能解决以太坊的可扩展性问题。此时,以太坊主网每秒仅处理约 15 笔交易(TPS),扩容压力日益显著。


2. 转折点(2017-2020):ZK 与 Layer 2 的初次碰撞


2017 年,以太坊社区开始探索 Layer 2 扩容方案。Plasma等早期方案因数据可用性问题遭遇瓶颈,而 ZK 技术因其天然的数据压缩能力进入开发者视野。


2018 年:Barry Whitehat 提出首个基于 ZK 的 Rollup 概念(zk-Rollup 前身),通过将交易打包并生成有效性证明,大幅降低链上数据负担。


2019 年:以太坊基金会启动「ZK 研究小组」,联合 StarkWare、Aztec 等团队推动技术落地。同年,Aztec Protocol在以太坊上实现隐私交易,使用 ZK-SNARKs 隐藏交易金额与参与者。


2020 年:zkSync 1.0上线,首次将 ZK-Rollup 投入生产环境,实现每秒数千笔交易的低成本转账。ZK 正式从隐私工具转型为扩容引擎。


3. 爆发期(2020-2023):ZK-EVM 与以太坊的终局愿景


ZK 技术的核心挑战在于兼容以太坊虚拟机(EVM)。早期的 ZK 方案(如 zkSync 1.0)仅支持简单转账,无法运行智能合约。


2021 年:Vitalik 发布《以 Rollup 为中心的以太坊路线图》,明确 ZK-Rollup 为长期扩容方案。


2022 年:zkEVM(ZK 兼容的 EVM)成为竞争焦点。StarkWare 推出 Cairo 语言,Polygon 开源 zkEVM 代码,zkSync 发布 2.0 测试网,Scroll 等项目加入战局。


2023 年:以太坊坎昆升级(Dencun)引入EIP-4844(Proto-Danksharding),通过 Blob 交易为 ZK-Rollup 优化数据可用性,TPS 理论值突破 10 万。


4. 技术突破:从 Type 1 到 Type 4 zkEVM


以太坊社区将 zkEVM 分为四类,反映兼容性与性能的权衡:


Type 1:完全等效以太坊(如 Taiko),验证成本高;

Type 2:高度兼容(如 Scroll),微调 Gas 机制;

Type 3:部分兼容(早期 Polygon zkEVM),需开发者适配;


Type 4:高级语言编译(如 StarkNet),性能最优但兼容性弱。

这场「兼容性 vs 效率」的竞赛推动 ZK 证明生成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,硬件加速(GPU/FPGA)与递归证明技术功不可没。


5. 未来图景:ZK 作为以太坊的「新内核」


2024 年,以太坊路线图已明确以 ZK 为核心的演化方向:


ZK 协处理器:通过链下 ZK 证明验证复杂计算(如机器学习),释放以太坊作为「结算层」的潜力。

去中心化证明网络:对抗硬件中心化风险,如以太坊基金会支持的RISC Zero项目。

全链隐私:结合 ZK 与 MPC(安全多方计算),实现合规隐私交易(如 Polygon Miden)。

Vitalik 预言:「未来十年,ZK-SNARKs 将与区块链一样重要。」


结语:从配角到主角的 ZK 革命


ZK 与以太坊的共生史,本质是一场从「隐私工具」到「扩容基石」再到「计算范式」的认知升级。随着 ZK 硬件加速、算法优化和开发者工具的成熟,以太坊正朝着每秒百万笔交易、全链隐私保护、无缝跨链互操作的终极目标迈进。这场始于密码学实验室的技术革命,终将在以太坊上书写 Web3 的基础设施新范式。

声明:本网站所有相关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,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!